#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
.
這本書是兼俱女性主義先軀與哲學家身份的 #西蒙波娃,在陪伴母親-弗蘭索瓦.波娃生命的最後一里路時的觀察、省思與和解。
.
書中詳細記錄了母親與病魔纏鬥的勇氣、希望、折磨和做為家屬那些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與掙扎,對於病痛的折磨有著非常細膩的記錄。你可以透過波娃的文字感受到身體衰敗腐爛的可怕,當失去健康死亡接近時,人的意志再無掌控的能力。
.
很多時候女兒與母親的關係是很詭譎的。它可以是親情、母性、關愛;也可以是競爭、嫉妒與一種得不到失望的投射與報復。當女兒不只一個時,這樣的關係隨著在家庭裡階級的不同,不同階級的女兒就有了不同的感受與對待。我一直有這種感覺。在閱讀了這本書後,確認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幻覺與自以為。
.
如果妳也曾無法理解來自母親的莫明惡意;如果妳也曾經因為靈光一閃覺得母親是不是在嫉妒自己而感到慚愧進而自我厭惡;如果你也曾經感受到自己似乎只是母親自我厭惡的一種投射進而利用自己進行她對自己、對婚姻、對父親的報復;透過波娃的作品(聽說她在最有名的作品,女性主義聖經- #第二性 裡有更多對與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的描述),你會理解到這樣的感覺其實沒有錯(是一種現實感受上的存在,無關是非),那是你的感受、你對她與自己感受的覺察。
.
比別人更能覺察自己的感受、更專注在自己與週遭發生的一切的關係不應該是被拿來批評、甚至自我責備的理由。你沒有不正常,不正常的是這個不允許先愛自己再愛別人,甚至鼓勵每個人忽略自我覺察,以穩定社會結構與既有價值觀的社會。
.
每個人心裡都有傷,因為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感受、背負著來自生命的不同的傷。直面面對傷口、疾病都不一定會好,何況是避而不見,甚至不去覺察,最終只會迎來負面的結果。
.
和許多母親一樣,弗蘭索瓦從成長再到婚姻,一路上傷痕累累,為了符合「正確」消磨了太多自己。然而,犧牲了這麼多,生活卻仍然不能如其所願;全身心依賴的丈夫也不能給予她真正的踏實與幸福。對現實、對自己、對一切的一切的不滿足、不快樂,在無法覺察自己真正的內心,所以也無法為自己理出一個頭緒的情況下,扭曲的弗蘭索瓦漸漸地也扭曲了與女兒們之間的關係。
.
波娃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然而在母親生命的最後一段,在病痛的強迫之下,兩個人重新開始一段緊密的關係;病痛和死亡的逼近,讓波娃只能面對母親,避無可避;也讓母親迅速擺脫長年束縛住「自己」的種種外在枷鎖,把握時間,活得更有勇氣、希望與自我。波娃也因此再次看見當年那個還意氣風發,微笑燦爛的母親。
.
書中另一個重點就是:波娃一直在「欺騙母親病情」的罪惡感中來回踱步。想保留母親對生命的希望與來自專業醫療的判斷,使得波娃和妹妹一再地違背母親對面對疾病的選擇(如果她知道實情的話)。母親愈努力的反抗疾病,樂觀努力地活下去,這一場對母親的集體背叛就讓她更加難受。
.
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絕對是一本值得隨著自身生命、領悟的進程而一再回味的書。小小一本書,卻以波娃母親最後的生命為養份,做了母女關係、醫病關係、臨終關懷和選擇、死亡和信仰等探討。
.
如果妳與母親也有一直過不去的結,和連開始癒合都辦不到的傷,透過波娃的親身經驗與分享可以自我安慰:啊,原來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連熟悉哲學思考、擅於覺察的偉大哲人都難以解開的難題。給彼此更多的時間、距離來減少情緒對溝通、覺察的干擾,只要有心找到那個平衡點,終有一天結會打開、傷口或是痊癒或是被新生的細胞溫柔包覆,不用重修「舊」好,而是斬獲一段新的關係。
.
覺察自己,覺察他人,就算放下的只有你自己,也沒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