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靈魂】
** 不論是過度熱愛亦或是厭惡,你都可以利用這本書來一趟自己 #與金錢的和解之旅。透過這本書去認識自己的”金錢的靈魂”。
- 金錢之於我代表什麼?有何意義?
- 如果只看自己運用錢的方式,我看起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充裕和匱乏 是貫穿這本書的兩個重要概念。作者認為現代人多數被匱乏這個概念所咀咒,心中永遠被「不夠」的不安全感給控制,不論你實際上到底匱不匱乏,我們被教育、默示、暗示、明示等各種方式洗腦,深信自己、他人、甚至是這個世界是長期處於一種資源不夠的狀態,也因此衍伸出各式各樣的真實地、虛擬地或心理上的問題。
** #匱乏的概念含概三個面向:
1) 不夠- 包含任何面向的不夠,只要你能用「不夠」一詞來形容的事物,都涵蓋在內。
2) 越多越好- 滋長著「不夠」的生長,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真的不夠。
3) 事情本來就是如此- 在不夠和越多越好的交互作用下,再轉以「事情本來就是如此」的心理暗示,我們將永遠困於匱乏而不自知,甚至「樂在其中」。
然而,作者做為一個資深的募款人,長期遊走於世界各地富與貧、餓與足、光與暗等光譜的兩極之間,她以自身的經驗,提出了對匱乏的質問,那就是:匱乏是假,充裕是真;至少以全球資源的整體數量而言,#匱乏是一個假的命題。
她表示: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我們都能選擇後退一步,抛棄匱乏的心態。一旦我們拋棄匱乏的心態,便會發現充裕這一令人訝異的真相。「充裕」根本就不是個數量。它是一種經驗、一個由我們創造的狀態、一份宣告、一種知曉- 知道一切皆足夠、我們是足夠的。
** 為了解釋「#充裕」的概念,作者舉了許多例子,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群來自自非洲沙哈拉沙漠的賽內加爾偏僻村莊的故事。
“” 酋長說:他們是個強壯、能幹的民族,沙漠是他們的心靈故鄉。但是,他們和東邊其他十六個村落現在面臨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這迫使他們已經快要別無選擇。他的族人只熟悉這裡的消漠生活,他們以這片土地為傲,但是他們也知道,必須處理水的問題,否則生活便無以為繼。
….部落的女性之中,有幾位立刻率先發言,表示她們很清楚這地區有一個地底湖。她們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她們就是知道有湖。她們曾在「心象vision」中見過它,只需要我們協助她們取得男性的許可,就可以開始開鑿一座深并,通往那座湖。女人們說得信誓旦旦,散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很清楚,她們知道事實為何,我信任她們可以找到水源。她們唯一需要的就只是男人的許可,好讓她們遵循自己明確的直覺來行動,而那就是他們需要從外界獲得的幫助、需要從我們身上獲得的東西。
….男性懷疑地旁觀著,但仍允許她們繼續開鑿。而女性呢,卻是一點也不懷疑!她們十分肯定,如果鑿得夠深水就會出現。果真沒錯!終於她們挖到了出現在心象裡的地底湖。接下來的幾年間,男性與女性共同建造了一套抽水系統和一座貯水水塔。現在,不只是他們村落,一共十七個村落全都有水了!””
** 我為什麼覺得這個故事充滿說服力?
1) 沙哈拉沙漠缺水、居民又不願離開自己的土地,#這樣的困境夠嚴苛。
2) 部落婦女對外的請求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給予水資源、提供更有效利用水的現代化工具、甚或村民協助往有水源的地方,放棄自己的故土;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她們要的只是足以說服男人允許她們開鑿的「心象」(以我們來看就是幻覺、假設等不切實際的理論)中的地下湖水源的支持。這是我們這些「現代人」難以想像的要求。
3) 足夠的信念、信心和努力,婦女們終於找到水源,救了自己和附近17個村落。
以我們既有的觀念來看,這群人的環境如此地「匱乏」,所要求的協助又如此「#不切實際」、「#不夠」,而且沙哈拉沙漠缺水「#本來就如此」,挑戰大自然真的太傻了。然而她們這單純、堅定的信念,最終找到屬於她們的解決之道,#賞了匱乏的我一記大耳光,也印證了匱乏是一種 #心靈咀咒,而非真實。不錯,她們知道自己缺水,但她們從不覺得自己的土地「匱乏」水,沙漠裡的水沒有不夠,只是還沒找到,這也不是「本來就如此」,無法改變的事情;缺水是事實,匱乏一說不要說是胡說八道,而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我們看來如此「匱乏」的一個國家、一個村莊和一群人,在不受「匱乏」咀咒的影響下,找到了屬於她/他的充裕,證了了來自富足世界的我們,心靈有多麼的「匱乏」。
** 這是一本關於 #MindSet和 #均富 的書
我一直很不喜歡MindSet相關理論,因為我一直覺那又是一個為「正能量霸凌」而創造的名詞,因為這幾年我看過太多鼓吹「正能量」的人拿著MindSet以愛之名,對他人施壓,絲毫不考慮他人真正的恐懼與障礙的源頭,只是一昧告訴別人調整心態就可以blablabla,說出一些自己都不懂自己在說什麼的人生金句,然後就自我高潮了,不明究理、正值脆弱的事主看他高潮,也感受到那煞有其實的正能量、和別人的Mind Set,也覺得一股能量湧入,也高潮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然而,透過作者的故事,我在閱讀這本書時,無法不去使用mindset一詞。充裕之於匱乏,就如同勇氣之於不安。因為充裕,所以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與自信,最終突破困境;因為匱乏,所以不安,沒有勇氣與自信,給你再多的資源都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就如同書中也有提到的,追求完美,看東西反而變得不切實際,問題看起來愈來愈難、愈來愈複雜,最終自覺什麼也解決不了,失去勇氣而放棄; 但如果你只追求完成,那麼你眼中看到得會是協助自己達成目標的資源,反而愈做愈好。
#這一切都是MindSet,#無關乎正負對錯,純粹是角度和任務設定的問題。與其去想你沒有的,不如想你擁有的;但有時你擁有的太多,又反而會令你裹足不前,無力改變。最重要的,要有面對現實、 做出調整並適應的能力,並持續保持前進。Mind set如果以充裕為基礎、遠離「匱乏」咀咒,那麼我們永遠都會充滿勇氣地去實踐、去追尋那最恰到好處的足夠幸福。
在作者的文字裡,我感覺到一股「均富」的概念。我的理解是,她認為資源不是匱乏,而是分配不均。所以只要多數人擺脫匱乏的想法,有了充裕的心,人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資源自然沒有匱乏之虞,匱乏一說不攻自破,社會自然更加祥和幸福。從台灣來到澳洲的我們,自然對均富理念對願意努力卻苦無希望的人更有體會。
** #與自己和解- 芭芭拉 和 CEO
雖然我並不是來自什麼顯赫的家庭,但我和芭芭拉對金錢有著類似的厭惡和負罪感。從小對金錢的帶來的負面印像,使我忙著防範金錢帶來的黑暗影響,因為深知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更加厭惡金錢;CEO的故事則是一個空有金錢卻缺乏靈魂的人的重生故事。這兩個故事,乃至於整本書有太多關於來自富者與金錢和解、與自己和解,找回靈魂的故事,這其實也是我覺得不枉此讀的原因。我太需要和自己、金錢和我的金錢的靈魂和解了。透過金錢對我的靈魂拷問,我反而樂意去思考、去追求金錢的價值-我一直不願面對一部分的靈魂價值。這對現階段人近中年的我而言,真的太重要了。
** #錢是個偉大的翻譯家,它能將意圖轉變為真實狀態,讓願景實現
沒錯,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意圖和行動而已,錢本來是個中性的東西,它被付予的負面色彩都只是反射出使用者的意圖。我無法面對金錢,其實是因為我面對不了、控制不了金錢與自己。這個部分我覺得又呼應了另外一段文字:
“” 讓選擇空間無止境地保持開放,本身卻成了一道枷鎖,因為你總是害怕承諾自己,全心投入。...如果你回顧你生命中曾有過的自由體驗,那不是當你對各種選擇稱斤論兩、計算評估的時候,或努力確保你不會被某個決定絆住的時候,而是當你充分表達自己、盡情展現自己的時候。””
我一直是一個害怕承諾的人,因為我信守承諾,追求完美,也因此極不願意做出任何承諾,不論是對自己或別人。這樣裹足不前的我,當然也沒做成什麼。我的心是自由的、也算滿意自己的狀態、是一個平衡而快樂的人;但就像上面文字寫的,無法承諾的我,因為害怕做不好,反而無法充分表達自己、認識自己,那種不自由和不快樂的確是一直鬱結在我的心裡。但想想,世界上又有什麼完美的呢?也沒人要求我面對自己的承諾必需要給他/她一個完美的答覆。沒有人說我不能犯錯;也沒有人說犯了錯就無可挽回、世界末日。我只是那個沒勇氣的自己,找了千萬個理由而已。我所面對的真實狀態,都是我意圖的實現。
** #鷹與鷲的預言:在危機時刻,我們的自然反應,其實是表達了充裕之道
簡單來說,#鷹 是現代人(智性與頭腦的人;將會在科學知識、科技工具、高端藝術等有高度表現);而 #鷲 就像原住民,屬於心、靈與感官,與大自然擁有深刻關係的子民。這則來自阿楚瓦原住民的預言說:一開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本為一體,但是很久以前他們一分為二,分為鷹和鷲。預言說,終有一天這兩種人會重聚,會記起彼此曾是同一族,分享智慧,相互拯救、在滅絕中找回平衡。
這不正是我們現代人類的狀態嗎?愈是高度發展,愈需要反璞歸真,尋求心靈與大自然之間的平衡。身處讀書會的我們相信對這個預言有更深的感受。
另外,作者提及的911事件來說明人類在危急存亡之際,最本能的自然反應,反而證明了充裕之心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她說911時,所有受難的人其實是處於一種匱乏的狀態,但反而在自己都很急的狀態下,拿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互相幫助,這正是擺脫匱乏,擁抱充裕的表現。這個故事也呼應了鷹鷲預言的智慧。
** 結語:金錢是一種承諾和責任,一但金錢和靈魂產生共鳴,就是富足與喜悅。我們如何用最俗氣的錢來表達自己的靈魂?這正是難題所在,也是證明自己靈魂高度絕佳辦法。無法面對、盡情表現自己的金錢的靈魂的人,我認為你的(也就是在說我)生命、靈魂成績單是不及格的,因為你終究沒有跨過考驗,修成正果,不論你是害怕走火入魔、還是從未看透。最後讓我引用作者的最後一段話:
""為金錢灌注靈魂,你的靈魂。讓它代表你是誰、代表你的愛、你的心、你的言語、以及你的人道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